今天在閱讀蘇格拉底的故事的時候,突然有這樣的想法。
當蘇格拉底被判處死刑之後,學生問蘇格拉底說:
"老師,您如果死了,我們就像沒有父親的 孤兒,以後如果有問題我們該向誰請教呢?"
蘇格拉底說:
"你們今後仍然要一如往昔,按照你們所知最善的方式去生活。 "
簡單一句話,我一開始的理解是,人生遇到問題,就是朝好的,正確的方向去做出抉擇就對了。努力就會成功,從A到A+之類的概念。
可是我又聯想到,什麼是所謂的"好的"、"正確的"?我們怎麼知道我們自己做出的選擇是好的選擇?美國1890年第一次使用電椅,電椅之前是使用絞刑或是砍頭。那時候受害者家屬還能到現場觀看行刑,這樣的場景在那時候認為這樣就是正義得到伸張,是對的選擇對的事情。到了2022年的現在,美國雖然還是有一些州維持電椅這樣的刑罰,可是很多州已經慢慢地取消這種制度。而很多地方甚至在倡議死刑制度的廢除。這都是對於善的原型的追求。
真、善、美、憐憫、良心、正義,各種正面的事情,或許就是善的方向。 了解善的原型,你就知道你前進的方向在哪裡,你就有了判斷的準則。
所以我們如果能了解人對於善的不斷追求,就能理解為什麼有些人會倡議廢除死刑。我並沒有支持或不支持廢除死刑,因為一個國家的法律制度是由該團體大多數人在當時的氛圍所集體共識所決定出來的。沒有對錯,只有當時眾人的選擇。
所以當你接觸的人事物越多,當看到哲學書中的一句話,能夠理解和聯想的面向就越廣泛。沒有什麼人生經驗,看到一句話,心裡可能沒有漣漪,沒有感覺,沒有共鳴,無法理解。
這就是我今天體驗到的事情--學習哲學困難之處在於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