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接觸資產配置,是2010年,在我35歲的時候。
30歲以前我資產是零,30歲以後工作穩定,資產開始累積,那時候的我開始尋找投資的知識,想要累積我的財商。我還記得那本書叫做“富總裁的投資私房學”。
那時候的我嘗試將我的資產分散到股市、貴金屬、外匯、主動型基金。經過一陣子“試水溫”的過程,最後決定將資產全部放到股票市場,用自創的“傻多存股法”來累積我的資產。
以結果來說,曾經的原物料行情由中國的崛起而帶動,也由中國的衰敗而失落。
匯率還是那樣的匯率,主動基金被指數基金取代。而股市在2008年次貸危機後接連迎向一波大好行情。
資產配置有它的原理,也有它預期的效果。郭台銘和我如果採取一樣的策略、標的、比例來配置,對於不同人的意義根本不同。每個人都只能靠自己去思考,自己的資產該如何配置。
有人說未來美國還能繼續再漲十年嗎?
問這種問題就像你問我,今天出門會不會過斑馬線被車撞?我只能說,我們邊走邊看,多注意路況。
就像台灣房價漲了好幾十年,每年都有人問“未來台灣十年房價還會上漲嗎?”
有人也會問,“科技業看似可以賺很多錢,可是這工作型態你能爆肝爆多久?”
有人因為害怕未來,就刻意選一條安全的路。
而那些被稱為倖存者的人,通常都是選不一樣的路,然後活下來的人。
喜歡安全的人,會說那些倖存者只是運氣好,看看那些陣亡的人。選安全的路才是對的。
喜歡冒險犯難的人,儘管這次陣亡,心理還是想要再拼一次。他們不欠缺那種永遠不放棄的精神,他們缺少的是可以成功的方法,缺少的是成功典範的指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